Search

[波蘭媽媽的讀書筆記 (還沒讀完)]

開始讀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雅努什.柯札克(J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波蘭媽媽的讀書筆記 (還沒讀完)]

開始讀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雅努什.柯札克(Janusz Korczak)寫給大人和小孩看的著作《人生的法則》(Prawidła życia)(其實法則不是最好的詞,應該要用更有詩意的詞,但是目前想不到別的翻譯)。柯札克說:「在《人生的法則》中,我必須多寫一點不好的事,這樣子每個人就可以去想,要怎麼修補它。」

我必須說,「說出不好的事所以讓大家去想怎麼修補」是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事!!! 一般的教養文都會教我們要怎麼「做好」(比較權威派的就教怎麼訓練孩子,比較自由派的就教怎麼不打不罵不威脅),或怎麼避免「做不好」(權威派教父母不要太自由,自由派教父母不要太權威,為了支持自己的說法,都會舉出各自認為的反面例子),但是卻很少提到「修補、修復、修正」,或告訴我們「如果碰上了問題,如果犯了錯,可以怎麼做」。柯札克也沒有教我們怎麼做,沒有提供「容易的」答案 (對啊,他自己說了,他希望讀者去想)。目前看了27頁,他大部分時間在把許多議題提出來,沒有說怎樣好也沒有說怎樣不好,而是一直重複: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,每個家庭都不一樣,每個媽媽也不一樣,「有年輕美麗微笑的媽媽,也有擔憂疲倦操煩的媽媽,有教育水平高或低的媽媽,有富有或貧窮的媽媽,有戴帽子或戴頭巾的媽媽」(引文)...

目前為止,雖然還看不太出來他的教育理念 (因為他並沒有條列式地寫:第一點要做什麼,第二點要做什麼,第三點要做什麼...),但是確實會想很多。而且,會感到他很尊重小孩,很欣賞小孩,因為書裡舉了很多小孩子說的話,書名也是受到一個小男孩的啟發 (以下是柯札克文字節錄):

「我找了很久,但是我一直不知道這本書要叫什麼名字。
直到有一天一個小男孩說:
『我們有許多擔憂,因為我們不知道人生的法則。
有時候成人很平靜地和我們解釋,但他們經常生氣。
他們生氣的時候不是很令人愉快。
很難了解。也不能去問。許多矛盾的想法在腦中產生。』
那男孩就是那樣說的。
『許多矛盾的想法在腦中產生。』
我拿了一張紙,在上面寫下:
『人生的法則。』」

在這段文字之前,還有一段話是柯札克對於這本書的描述,我也很喜歡。他是這樣說的:

「因為這就是一個嘗試。
嘗試可能會失敗。
即使成功了,必定會有錯誤。因為當一個人開始做一件新的事,都是會犯錯的。
我會小心。我會努力試著讓這本書有趣,雖然它不是遊記,不是歷史故事,也不是環境學。」

這句話拿來看當母親這件事,還有人生,不也是這樣子嗎?


Tags:

About author
雖然一個在亞熱帶的台灣,另一個在寒冷的北國波蘭,但是新手媽媽淑婷和蔚昀在育兒路途上感到的徬徨無助和孤單,是一樣的。她們都曾經狂翻教養書/部落格,為了自己的孩子無法像書上/網路上的小天使一樣乖巧而崩潰,千百次自問:「我是不是遜媽咪?」但是,當她們開始對話,淑婷和蔚昀發現:「原來我們已經夠好了!」這份交換日記紀錄了兩個媽媽真實的育兒心得,以及自我的成長過程,希望可以帶給讀者安慰、鼓勵,激起更多對話,讓所有的爸媽都在育兒這條路上昂首闊步。
這是波蘭媽媽蔚昀和台北媽媽淑婷的交換日記,由一樣是新手媽媽的yoyo繪製
View all posts